按照先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阶梯发展的模式,北京市“籽种之都”规划将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孵化平台”,通过总部经济模式实现中国种业的高度集中与强势发展。这是记者前不久在“第三届生物技术与农业峰会•北京”专家圆桌论坛上得到的信息。
到目前为止,在京从事育种的人才占全国的10%以上,在京种业企业数量也攀升到全国首位。今年北京在顺义区建立了国内首个高科技种业专业孵化器,还建立了38个蔬菜新品种综合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覆盖整个京郊的推广示范网络和示范样板,使北京日益成为国内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跨国公司融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平台。据此,北京提出建设“北京农业生物种业孵化器”的规划,通过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加速转基因新品种市场化,平台将为企业、科研院所提供技术研发、试验、交易等一系列服务,吸引更多农业专家和高端人才来京、同时也成为打造“籽种之都”的重要部分。
据介绍,处于国际前沿的生物技术公司对中国巨大的农业市场十分看好,美国杜邦先锋海外公司、德国拜耳作物科学、美国孟山都、瑞士先正达等企业均在北京采用与中国有关机构合资、合作或独资的形式成立了生物技术研究机构。与此同时,为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北京市建成了国内首个农业生物技术孵化器。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杨伟光表示,北京已启动了汇集国内外56个科研单位、450名院士专家的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目前,平台正在重点开展小麦、玉米、蔬菜等新品种的选育。未来还将围绕DH单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这种国内外企业和科研机构间的竞争氛围对于中国农业生物技术的进步,意义非同寻常。
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主任夏敬源表示,国内农作物常年用种量约125亿公斤,但种子商品化率仅为30%。与进入中国的35家外资企业相比,国内种子企业“多、小、弱”,未来中国种业要朝着国际化接轨、市场化竞争、科技化提升、法制化监管的方向努力。
据了解,中国在常规育种和转基因技术方面已经取得很多突破,但产业化需要大量的时间、资金和基础设施。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王迅介绍,全球市场转基因技术是新兴的市场,在全世界市值已达722亿美元。其中92亿美元是来自于转基因种子。但从发现优质基因到转移作物需要7~14年,要投资 5000万到1亿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