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蔫儿玉米,虫儿嗑的还是种儿害的?――安达受灾玉米田调查》见报当天,就有农业专家看到报道后给本报编辑部打来电话,直接表明此事“是种子出了问题”,并且非常急迫地希望通过本报呼吁,重视种子安全,保护农民利益。本报记者6日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记者带种子样品给专家
我省每年春季都要组织各种各样的护农行动,以此来保护农民的利益。而发生在安达的玉米田受灾问题,凸现了种子监管依然严峻。农业专家说,“中单18”根本没有在我省推广过。
孙光祖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现为黑龙江省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服务“三农”工作委员会主任。
孙老看到本报报道后,很为农民着急。他说,农民种地不容易,因为种子出问题减少效益,作为从事农业研究工作的人,不能无动于衷。6日下午,记者带去了“中单18”种子样品,孙老仔细看过说,籽粒大小不均,有破瓣,说明没有经过严格筛选,净度没有达到包装上标注的99%,加工不过关,不合格,质量不好。
孙老分析说,从报道来看,安达玉米出现的问题不是虫嗑的,更不是得了“粗缩病”造成的。他肯定地说,“中单18”这个品种本身就不抗粗缩病,包装上注意事项中也没提到抗不抗粗缩病。从种子样品、包装到经销商的解释都存在问题。
孙老这几天已查找了一些资料,资料显示,“中单18”这个品种从2005年到现在,没有任何关于在我省推广的审查记录。也就是说不是黑龙江省的推广品种,严重违反了《种子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那么经销商所说的推广四年从何而来呢?种子管理部门难道不知道吗?
管理部门说“中单18”推广在黄淮地区
据了解,拿玉米为例,农作物种子的区域推广要经过这样几步:首先由种子管理部门组织农作物种子玉米专门委员会专家,通过两年区域试验,一年生长试验,看品种质量达不达标,产量是否比其他品种增产10%;其次是抗病虫害试验,主要看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是否符合要求;最后把相应材料提交品种审定委员会由专家投票通过,为其办理《推广许可证》。只有经过这样严格的审查程序后,品种才能在区域进行推广。
6日下午,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管理科魏主任接受记者采访。他说,他看到报道后,已经责成安达市种子管理站进行调查,此前安达市种子管理站未接到过农民投诉。他了解到,“中单18”是国家审定品种,但推广范围不包括黑龙江,该品种如果在黑龙江推广种植,还需黑龙江种子管理部门审定。该品种推广范围主要在我国黄淮一带。
魏主任说,经销“中单18”的安达市同瑞种子公司私自推广该品种,属于违法行为,根据规定,种子管理部门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罚,当地的工商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也有权处理。
受到损失的农民想要得到相应的赔偿,应由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种子和玉米田进行鉴定,农民按鉴定结论向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
应斩断种子管售间的利益链条
接受记者采访时孙光祖研究员说,他关注黑龙江省种子的问题已经多年,他发现了很多问题。国外有一个玉米品种在中国推广面积高达2亿亩,为什么做这么好?凭什么?就是信誉,从选种到服务都非常严格到位。我们的种子公司就做不到这一点。
就拿“中单18”来说,一斤仅5元左右的成本卖到13元一斤,巨大的利益空间还出质量问题,这明显是监管不严。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源是利益链。去年,黑龙江省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曾去我省某市对种子市场进行调研,发现有70%的种子不是我省推广的种子。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监管缺位,个别人昧着良心在做事。只有铲断不法种子经营者与管理部门的利益链条,农民的利益才能不受侵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