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育种,还是该让企业唱主角 |
内容摘要: 近年来,外国种业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其强大的科研实力,推出一个个优良品种抢占大片市场份额。说到中国种业之所以落后,柏大鹏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在基础育种上力量分散,没有做到育、繁、推一体化。 近年来,外国种业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其强大的科研实力,推出一个个优良品种抢占大片市场份额。其中,美国先锋种业培育的玉米品种“先玉335”,售价比国内最好的品种高出2-3倍,我国4亿亩玉米让这一个品种占去了1亿亩。 国内种子产业如何应对外资种业的冲击、在“与狼共舞”中做大做强?记者日前采访了“先玉335”的第一育种人柏大鹏。 柏大鹏籍贯江苏高邮,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从事育种研究,后赴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进入美国先锋种业公司并被派往中国创办辽宁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担任首席育种家兼总经理,11年里主持培育并通过审定的品种有20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先玉335”。 说到中国种业之所以落后,柏大鹏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在基础育种上力量分散,没有做到育、繁、推一体化。目前国内种子产业的格局,是科研单位、高校搞育种,育成后交给种子公司搞销售和推广。美国以前是科研单位和企业都搞育种,但从上世纪70年代起种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科研单位和高校不再搞育种,由企业育种唱主角。 企业为什么能在育种上打败科研单位?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在育种的各道程序实行专业分工、流水作业,同时实行育、繁、推一体化。而科研单位和高校育种,往往是一个人从头做到尾,既没有分工,也没有合作,育种研究效率低下,又不了解市场,研究和市场需求脱节。二是企业育种实行多点多年测试,对大量品种反复试验比较,而科研单位和高校育种受经费、精力限制无法做到。三是企业育种人员的生存压力10倍于科研单位和高校育种人员,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逼使育种人员多出成果。 柏大鹏在先锋公司工作的第一年里,他就跑遍了全国各地,行程10多万公里,了解各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大田试验小区做到10万个以上,科研规模相当于国内一个中等科研单位的10倍。他说,没有基数就没有成果,育出一个好品种,就像体育比赛的冠军一样,是从成千上万个运动员中选出来比出来的。科学育种,除田间考察外还要看数据说话,而传统的育种方法主要靠经验和观感,就像摸彩票一样完全靠运气――只要采用先进的育种理念和育种手段,有一支专业分工又互相合作的研究团队,又有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想不出成果都难。 种业发展事关粮食安全。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的改革和扶持举措引起广泛关注。柏大鹏说,国务院提出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并明确要以企业为主体,这一发展方向完全正确。但在具体操作中,如何扶持国内种业企业?现在衡量种子企业大小主要看种子产品销售规模。由于育种周期长、风险大、投入高,很多种子企业不愿意自己育种,习惯于“科研单位育种、种子公司卖种”这种风险小、收益快的模式。因此,做大做强民族种业,关键在于提高我国种业的研发能力,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好品种。国家要重点扶持真正从事育种研究、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种业公司,而不是规模虽大却以卖种子为主业的大型种子企业。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