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玉米为何缺粒、秃尖、空桔多--专家:气候反常是主因 栽培技术待提高 |
自去年冬天以来,全球众多地区气候表现反常,我国也不例外,去年9月至今年3月中旬,西南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8成;另外,自去年11月至今年4月,东北、华北发生近40年来罕见持续低温灾害,入夏以后,又出现南方“水深”,北方“火热”的局面。气候反常带来的不仅仅是洪灾、泥石流等危及生命、毁灭家园的危害,同时也给农业生产,尤其是大田栽培的玉米生产带来很大不利影响。 一、夏玉米播期推迟 据气象部门统计,黄淮海玉米区受今春气温回暖偏晚影响,小麦收获期普遍推迟5~12天,对玉米生产的主要影响是夏直播地区播种期的推迟。特别是在套播玉米地区受影响更大,当地农民朋友依然按照往年日期进行了玉米套种,结果因为玉米发芽出苗时期与小麦共生时间太长、地温回升慢导致出苗时间延长,在部分土壤湿度较大的地块,由于种子或幼根长期处于高湿度土壤环境中,出现了粉籽、烂芽、出苗后苗枯病暴发等现象。 二、部分玉米病害发生加重 受气温回升偏晚的影响,今年黄淮海玉米区玉米粗缩病传播介体——灰飞虱的发生高峰期也有所推迟。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粗缩病发生重于往年,往年“错期播种”防粗缩病的“良方”,今年在有些地区效果也不佳。即使往年很少见到粗缩病的地区,今年也出现了严重发病的情况,农民朋友叫苦不迭,甚至出现将“粗缩病” 危害归咎于种子质量的现象。 另外,由于入夏以来雨水偏多,一些常见病害,如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褐斑病也普遍发生偏重,尤其是灌浆期的雨水偏多会导致青枯病的普遍偏重发生。 三、造成玉米倒伏严重 自入夏以来,黄淮海玉米区出现频繁倒伏的情况,以山东省为例,从玉米拔节开始至今,各地出现约5次局部性严重倒伏情况。其中以7月17日、8月4日在鲁南、鲁西南出现的倒伏最为严重,据报道,8月4日菏泽地区,暴雨大风导致约60万亩玉米出现严重倒伏。在玉米即将抽雄时或抽雄后出现的倒伏,玉米恢复直立能力有限,倒伏对授粉、灌浆期籽粒养分积累会有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缺粒、秃尖等现象,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 四、气候异常导致植株败育现象比较普遍 玉米开花授粉期,气温在25℃~27℃比较适宜,最高不超过32℃~35℃,最低不低于18℃,同时需要75%左右的相对湿度,气温、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对授粉都不利。7月至8月初,气象资料显示,局部地区出现了连续15天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高温天气,早夏播套种玉米此时正处于开花散粉期,高温使花粉丧失生活力,不能正常受精,因此导致部分地块出现比较严重的空秆、果穗缺粒或无粒现象。 同时,有些地区从8月开始迎来持续阴雨天气,直播玉米田正处于开花散粉期,持续阴雨致使田间湿度较大,花粉散出不顺畅,花粉扩散能力下降,导致授粉不良,果穗上有较多空粒,变成“满天星”穗子。如果仅在开花初期多阴雨,开花中后期气候转为正常,这时花丝已抽出较长而弯曲,虽然上面的花丝能接受到花粉,但它盖住了下面的花丝使之不能接受花粉,便形成半个果穗有籽粒,半个果穗没籽粒并长成弯曲形的“牛角穗”、“半边脸”。 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这将对玉米的产量形成极为不利。据此,今年玉米缺粒、秃尖等将大面积出现,建议农民朋友要以氮、磷肥为主补足花粒肥,同时做到适时晚收,试验证明,玉米在苞叶干枯收获比苞叶变黄时收获,千粒重增加15%~20%,每亩可增产玉米50~100kg。高温、暴雨是人力不能左右的事情,在面对异常气候时,建议农民朋友还是要在栽培措施上多想对策,把损失降到最低。 在此,金华隆种业给农民朋友提出以下建议: 1、适时播种。不能简单地根据往年经验确定播种日期,要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根据气候条件确定播期,既保证出苗质量与后期产量,又避免粗缩病等病虫害的严重发生。 2、掌握好合适密度。密度太小会影响产量,但是密度过大却会引起后期倒伏、气传病害加重。 3、合理施肥、浇水,增施磷、钾肥。防止磷素缺乏,致使果穗发育缓慢甚至停止,增加玉米空秆、缺粒的发生。增施钾肥,提高秸秆韧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玉米对各种病害的抗性。浇水主要是掌握好浇水时期,大喇叭口期前后是玉米浇水的关键时期,此时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抗旱降温。 >回到頂部
|